新启蒙文学中的戏曲创作,最值得关注的是与探索话剧同时出现的魏明伦创作的荒诞川剧《潘金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电子计算机、各种电子媒体的进入,使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如果说“新时期戏剧十年”中我们的戏剧家们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大都是不自觉的、有些盲目的、表层的,因而是主体的某种迷失。那么,改革开放促进的这种变化却是自觉的、清醒的、有选择的和走向深层的变化。比较80年代单纯的探索戏剧而言,90年代的戏剧则呈现了多元化的面貌。戏剧家们在现实主义戏剧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东西方戏剧的艺术表现语汇,创作或排演了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较之“新时期戏剧十年”有相对提高。涌现了很多具有个性的戏剧家和各具特色的戏剧作品。如《北京大爷》《古玩》等主流戏剧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等带有先锋色彩的实验戏剧。
教学建议
1.阅读摘要文章,以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戏剧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
2.以拓展练习2为主题,进行讨论发言。
精读作品
王列耀:《中国话剧:当今是衰弱还是衰亡》,载《文艺争鸣》,2005(3)。
评论摘要
1.新时期现实主义戏剧的开放与拓展,过去戏剧界和学术界称之为“新现实主义”。所谓“新”现实主义,主要强调它融合传统现实主义、西方现代主义和民族戏曲艺术而在现实主义戏剧形式、手法上的创新。本文称其为“现代现实主义”,所谓“现代”,主要强调这些戏剧审视现实的现代眼光和现代意识。形式和手法的创新当然是新时期现实主义戏剧开放与拓展的重要方面,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戏剧家以现代眼光和现代意识审视现实,而带来戏剧的“人学”转向与探索:现实主义从着重社会分析、干预生活、为政治服务转而关注人、描写人,强调戏剧艺术的使命是发展人的精神潜力,开拓人的精神空间,追求人的精神自由,以人性、人道、人格等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来重塑人的精神与民族的精神。因此,这些创作既表现出审美客体“人”的真实——人的生存、人的命运、人的生命的意义、人的心灵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又表现出审美主体“人”的真实——戏剧家的人生体验、生命感悟和对人本体困惑的思考,它还拓宽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的精神空间。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中国戏剧家的艰辛探索,而不断丰富、拓展和深化的现实主义戏剧精神,是卷入世界戏剧大潮的中国现实主义戏剧与民族现实拥抱,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本质内涵。